2022年,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扩张,供需不平衡,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疯涨,“锂矿一响,黄金万辆”的景象吸引众多新企业涌入疯狂扩张,进而导致目前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深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微报”微信号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1GWh=100万KWh),同比增长25%,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仅仅约435GWh。也就是说,2023年,全国锂电池装机量达不到总产量的一半。
2024年,动力电池产量还在继续增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1-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184.6GWh,累计同比增长33.5%;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85.2GWh,
累计同比增长29.4%,但仍不及同期产量的一半。
产能严重过剩之下,“宁王”、比亚迪不约而同地开始降价,市场份额超七成的两家巨头企业这一举动,无疑将行业推入“大洗牌”时代,价格战来袭,二线电池企业被迫接招,行业淘汰赛拉开帷幕。
新变化,何之变?
去年,从原材料端到动力电池,价格一路暴跌。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认为,从企业层面看,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发展并不够好,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内卷”严重,出现不合理的低价竞争现象,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利润水平明显下降,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
“实际上,现在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某动力电池企业资深人士李盛(化名)告诉记者,“前几年碳酸锂价格从4万多涨到60多万时,实际上是一个不正常现象。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一个行业的成熟度逐步增高时,成本肯定是逐步下降的,前面把整个节奏打乱了,现在是一个逐步回归到正常的过程。”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国内方形523三元电芯和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较年初分别环比下跌55%和56%,整体价格较2023年年初腰斩。碳酸锂自2023年年初以来价格持续探底,从2023年年初的约52万元/吨一路下挫至当前的约11万元/吨,跌幅约80%,价格下跌的源头在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放缓、碳酸锂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