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据了解,早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形成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综合能力”。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全面提升先进环保装备有效供给,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积极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统筹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布《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引导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先进环保装备有效供给。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定期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遴选发布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积极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围绕4个重点领域,分别实施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绿色制造专项和绿色产融平台,推动企业开展绿色环保技术改造。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支持了一批先进环保产品装备推广应用。
“正是在这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市场双重推动下,环保装备制造业保持了年均15%以上高速增长,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环保设备制造在业企业约1.3万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总产值9600亿元。在机械工业169个细分领域中,总产值排名第12位。”王亦宁表示。
王亦宁表示,“十三五”以来,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环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96个央企中,已有47个进入环保产业。与“十二五”相比,增加了40多个。大型企业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比例已接近50%。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一批绿色制造,规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应运而生。截至2023年8月,环保装备共有绿色制造企业28家,规范企业327家,《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装备目录》支撑单位 167 家,单项冠军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96家。已经初步形成以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中小民营企业为集群的产业格局。
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立足两个强国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完成1.5亿吨去产能目标,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危化品生产企业完成搬迁改造任务有序推进,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国际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着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四五”以来,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9%,完成阶段性目标。三是积极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2022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达到96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接近或超过85%。
“环保装备行业苦练内功,为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保驾护航,针对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装备需求,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密切配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一大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并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批量大型成套装备供给能力,满足了国内市场环保治理领域主要需求。”王亦宁表示。
王亦宁举例说,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燃煤电厂已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装备国产化,以钢铁为代表的非电行业超低排放国产技术装备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污染治理领域,主要技术装备已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基本需求,城镇污水净化技术装备也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国内厂家已能生产日处理量千吨以上的超大型垃圾焚烧炉,与之配套的生物质发电和尾气处理成套装备也实现自给自足。
与此同时,环保装备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也相应大幅度提升。在大气污染、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污染防治主要领域已建成完备的制造体系,2011年以来发布的四版《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所列 500 种重大技术装备,已全部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实现了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全覆盖。
北京笔芯重工机械
备案号:京公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