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周菊)自2017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泰达论坛上首度释放禁售燃油车的信号以来,关于“禁燃”(禁售燃油车)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5月20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油控研究项目)在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综合中国汽车业发展及排放目标,对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其中,一级城市私家车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
在205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替换的目标预设上,该报告进行了区域层级设置,根据中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汽车饱和度、燃油车限购限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推广力度、政府决策与执行力等十大指标,共划分为四个层级。其中,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以及功能性示范区域(如海南、雄安等)为第一层级城市,将率先实现燃油车禁售的目标。
在车型退出的顺序上,也进行了优先级划分。该报告指出,在所有燃油车类别中,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及网约车、邮政与轻型物流车、机场港口车、环卫车、公务车领域的燃油车将最早实现全面退出,大约发生在2030年。
其次是私家车,在北上广深、天津、南京等第一、二层级城市,私家车将在2030年全面退出,而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退出将在2040年。替代车型上,将首选混合动力技术来大幅度降低油耗水平,替代比例超过25-35%;随着纯电动汽车成本下降及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大部分换车需求将从混合动力转向纯电动,预计在2050年纯电动在私家车领域的占比将达到85%左右。
最晚实现燃油车退出的为轻卡、重卡、客车等商用车。综合来看,中国将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
对于制定这一时间表的根据,报告称,是基于各汽车企业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与技术战略,并通过广泛咨询专家,构建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预测模型,确定传统燃油汽车退出的 2050 未来情景。
至于这一退出节奏的设置,报告称,依据了先松后紧的原则,2020-2030 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目标基于国家目标设定,而2031-2050 年则基于汽车石油消耗总量在 2040 年和 2050 年分别较峰值下降 55% 和 80% 来确定,进行自洽拟合。“在未来情景基础上对各类车型替代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预判,提出传统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据介绍,“油控研究项目”是2018年1月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能源基金会中国作为协调单位,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十余家有影响力的单位合作,共同启动的项目。此次发布的《报告》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撰写,希望作为相关部门作决策时的参考。
在世界上已公布禁售计划的国家中,《报告》给出的2050年是里面最晚的。截至目前,荷兰、挪威、巴黎、法国、英国、印度等国家均推出了具体的禁售时间表,时间最早的为意大利罗马的2024年,最晚的是法国的2040年。
但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出台“禁燃”时间表,业内仍存在不同的看法。在今年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情报所总工程师黄永和表示,中国不适合立即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他表示,一方面在车市下行的情况下,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将造成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延缓购买搭载燃油发动机车型的计划,对消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国外的“零排放”汽车范围有所差别。黄永和认为,到2050年左右内燃机仍然有一定生命力,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搭载内燃机的汽车占比将达65%左右。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李万里在点评时也表示,《报告》中对于私家燃油车的退出时间偏早,因为私家车市场主要由买方推动,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促进配合。“在接下来的30年中,很可能还是油、电、氢燃料长期共存的状况。在技术路线上,不可能谁一下子替代谁,会是此消彼长的。”李万里指出。
但《报告》认为,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与退出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制定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表,可以发挥政策和企业生产规划的指引性作用,给社会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有利于企业的提前部署和转变消费者的认知,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链如此冗长的情况下。
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如大众汽车计划在2030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彻底停止销售;北汽集团提出2025年旗下自主品牌将在中国全面停售燃油车;长安汽车也提出202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
在区域方面,2019年3月,海南省出台了《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定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海南省清洁汽车发展规划》起草组成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白侠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打破了现有的利益格局,“‘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要求在发展的时候不能打歼灭战,而是要学会‘招安’,要考虑到燃油车退出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 王白侠称
2021年,安防产业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新一代通信技术,延伸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覆盖范围更广泛、终端应用多元化的泛安防产业格局。
市场需求增多、蓝海浮现,企业急需募资扩产增值,而资本市场向来善于围猎风口行业,安防市场前景向好,资本入局群雄逐鹿,上市契合了资本与企业二者的需求,2021年诸多AI和安防相关的企业奔赴IPO。
由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和CPS中安网联合整理、西部数据冠名的“2021年中国安防行业年度盘点”,从六大维度对2021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新趋势、新业绩、新上市、新产品、新方案、新战略。